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

2015 DSE 中文作文題三 獨學無友則孤陋寡聞




(*文章寫於四月二日,未有參考任何指引,故寫作方向、手法及評論不一定正確,勿過分認真。)


題目:在現今的學習生活中,你是否同意“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試談談你的看法。

萬世師表孔子教育他的門生:"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中國古代,特別是紙張未被發明的春秋戰國,知識的傳遞是堪比赤手攀壁,靠的是笨重的竹簡與石刻。加之以交通落後,戰亂四起,莘莘學子難以獲取知識。故古人廣結八方客,以求在其口中獲知各地資訊,切磋學問,增益見識,以文會友。所謂"無友不如己者"、"見賢思齊焉",盡顯古人擇友待友之道,也側面反映了古人對朋友的重視。故古人視友為師,無友則寡聞。可是於現今社會中,獨學無友,卻不一定孤陋寡聞。

資訊傳遞方式的改變,使人足不出戶,也能通曉天下事。在這個互聯網發達,瞬息萬變的世界,學習的方式不再依賴於“口傳”,而是各種媒體的大融匯。在網絡搜尋器鍵入你的疑問,詳細的解答在毫秒間呈現於你眼前;線上學習軟件市場越催蓬勃,安坐家中也能專研課題;電視科普、文化節目可謂琳瑯滿目,時事資訊秒速可達,方寸之間,帶你遊歷世界。加之以紙張印刷早已經普及,學習知識彈指可及。在這樣的信息年代,朋友不再是成就學問的必要條件。沒有朋友,你依然可以遨遊知識的宇宙;沒有朋友,你依然能夠在方便可達的文字中暢泳。科技進步把我們帶到了學習的新一個層面,從古代“講學”、“口傳”的側重“人教”的學習模式演變成了如今一個人就能完成的事情。是故朋友的有無,對知識的吸收影響不大,遑論孤陋寡聞。

再者,現代學習講求個人化、專門化,朋友的有無不再是學習的先決條件。古時人們學業路途單一,由鄉試到縣試,再到高中狀元,所學知識較為單一,離不開聖賢之說、創作文章或是宋代罕有的評論時弊。故古時讀書人聚在一起,談論課題離不開上述數項,在有範圍的文字中互相切磋,確實能夠裨補闕漏,增廣見識。然而,現代學習的專門化,使致各個學科的知識能夠變得獨立、深入。故不同範疇的現代讀書人聚在一起,難以互相交流所學。一個精通微積分的數學博士難以在言談交流間教會一個熟讀古詩文的學生微積分的奧秘;一個專攻土木工程的人也難以向心理學教授解釋圓周運動。但所謂“學不在多,貴在能精。”,這樣的交流都是水過鴨背的泛讀,不是實學,對增廣見聞之作用微乎其微。反而耐住寂寞,自己苦心專研,安靜地從書本吸收更多自己範疇的資訊,更能擴闊自己的知識領域。故獨學無友,或許已經成為現代學習的某種必然,其不造成孤陋寡聞。

王亞楠自幼酷愛讀書,三更不睡,把和朋友交際的時間用作讀書,成就了中國一代經濟學家;愛迪生鐘愛科學實驗,朋友造訪也將人拒之門外,待到實驗完成方會友人,這種孜孜不倦,專心致志的學習成就了一代發明大王。由此可見,在現代學習中,朋友不是成就學問的必要條件,它的角色在於輔助鑄造更好的人格。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朋友作為學習的對象,以提升自我人格,訓練自身待人接物技巧,恰是朋友的作用。愛迪生也曾言:“友誼能夠使喜悅倍增,分擔煩惱。”此也便是朋友的另一個作用。失落時給予你勇氣再創高峰,成功時給你鼓勵再下一城,這是朋友間互相扶持的體現。若你是一艘遠洋的帆船,朋友便是吹向目的地的風,它不會是你知識的泉源,卻能助你更快到達目的地。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這句聖賢警句或只適用於古人,用作形容現代學習則不盡準確。有鑒於學習模式與時並進,朋友不再是獲取新知識的主要途徑,而是給予你更多動力強風。然則具好學的態度、堅韌不拔之志,才是成就學問,避免孤陋寡聞的重要條件。




61分 +2分(錯別字) by Miss Lam

短評:

立場尚算清晰。文辭大致簡潔,第三段說服力較弱,整體亦屬中上之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