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

談月餅

文章寫於二零一三 年九月


繼開學之後的另一個大日子莫過於是中秋佳節,而吃月餅便是不可或缺的傳統慶節食品。油而不膩、金黃可口的薄皮裹著清甜醇香的蓮蓉餡,一口咬下,發現內有乾坤——兩顆鹹蛋黃。其濃烈是不同層次的口感與味道,蓮蓉餡剛好中和了鹹蛋黃的濃味。這種傳統自中國唐朝便流傳至今,泡一壺淡茶,嘗一口雙黃白蓮蓉,賞一輪圓月,這是中秋必做的樂事。

但不知什麽時候,一種叫冰皮月餅的東西誕生。其不多不少改變了我們的中秋吃普通月餅的習俗。起初人們懷著好奇之心吃起了冰皮月餅來,如今已經成為中秋普遍的食物。而且連年銷量可觀,很多做傳統月餅的店鋪都做起冰皮月餅來。近年來又以“飛甩老套”、“悶蛋拜拜”的口號做鋪天蓋地的宣傳。現在看來月餅市場已經展開了傳統月餅和冰皮月餅的銷量戰,略有平分秋色的感覺。

論涵養、論歷史文化,冰皮當然不是傳統月餅的對手。而後者所遜色的正是其創新性。現時皮月餅最大的賣點就是口味,什麽藍莓、朱古力、燕窩、奶黃、抹茶、榴槤等成為了餡料,而且每年中秋都有革新的口味誕生,剛好滿足了人們對新鮮感的追求。而香港市面上普遍的傳統月餅據我觀察離不開什麽雙單黃白蓮蓉、五仁、單雙黃豆沙、黑芝麻、火腿等寥寥可數的口味可挑剔。而較少有具地方特色的月餅售賣,如廣、蘇、京、滇四大以地方區分的月餅。實質上,傳統月餅的多樣性並不遜色于冰皮,例如有潮式、徽式、秦式等不同做法的月餅;按餡料區分又有玫瑰、肉鬆、冰糖、桂花、梅乾等多種口味選擇;外皮又可分為奶油皮、酥皮和漿皮等。而且傳統月餅的餡料和味道也在不斷演變,除了保留原有的特色,還不時帶給食眾新鮮感,只是我們不去發掘而已。而往往商家只是會發展門路較好的冰皮月餅市場,而不去開拓傳統月餅的新路向。

冰皮月餅是傳統月餅演變出來的產物,上文提到其某些宣傳手法建基於於“擺脫傳統”的一觀念,像是和傳統月餅站在了對立面。製造商站在催谷銷路的層面上作出這樣的宣傳是理所當然。但在晚輩看來,“擺脫傳統”是不太可取的。傳統月餅所象徵的意義是中國人的情意結,每到中秋,人月兩團圓,一家人齊整開懷得在中秋節吃一頓晚飯是老一輩所訂立的傳統觀念。而傳統月餅設計也帶有團圓的象徵意思,如雙黃白蓮蓉的雙黃不就正好使人意會到人月兩團圓嗎?又如五仁月餅象徵著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仁、義、禮、智、信。而傳統月餅比較大,較少會一人獨佔一個,包裝里常備有小刀方便切割,其實同樣展現了分享的美德。一家人平分一個月餅,泡一壺濃茶,樂也融融。此等種種,都是冰皮月餅不可取締的。

我更認為傳統月餅和冰皮月餅實則上象徵了兩個不同的時代,一個是重視傳統,重視禮節涵養,思想保守、精益求精的時代;一個是象徵創新、開放、潮流及不甘於現狀的大無畏時代。兩股時代的洪流在新舊月餅文化中立竿見影,隨洪流並進的年輕人,便是洪流中燦爛的浪花。愿這篇小文能令你在吃月餅時,有一番新的體會。


最後,預祝大家中秋節快樂,人月兩團圓。

2015年9月10日 星期四

九月雜記

        在之前,是個很長的故事,我說你也不會聽。在此之後,也是個很長的故事,請我娓娓道來。

        這些成長的故事風格都一樣,在和平的世代里,伊始都是七彩絢爛。那是從無數個臂彎晃大的孩子,那是聽著外婆哼著走音的民謠入睡的孩子。我至今仍然記得第一次綁鞋帶的喜悅,那時怎麼會有閒情逸致想到這個簡單的動作會聯繫了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今天的我,和大多數的你一樣,已從青春的騷動中回過神來。某一刻你突然意識到你不再是孩子,曾經要撒嬌的不能再撒嬌,曾經要嚎哭的不能再嚎哭。你不叫這是長大,只肯勉強地說成熟了一些。然而,至少遇到挫折時我不會再淚盈滿眶,而是硬朗地暗忖一句"有意思";至少在收到那駭人的成績單後不會世界末日似的抓狂,而是從容地閉目凝神。那是你主動的成長,對事物的感悟和以前截然不同。我曾經頑固地反抗,頑固地用稚氣的眼光與態度看待生活。直至那一刻無意發現母親鎖眉時的額頭多了半條皺紋,直至那一刻想起父親染髮的次數多了,直至你被人謾罵不再無忌地憤怒。莫不在告訴你你成長了,他們老了。 那一瞬間,時間由虛無變得具體有形,催促著你接受現實。這是被動的成長。你也不叫這是長大,只是說懂得見微知著妄圖竭力阻止時間,卻又抽刀斷水水更流。

        所謂的長大,我看和年齡沒有關係,而在於對生活的感悟。一路走來,其中我感覺最深的是對自己的態度。孩提之時,我絕不會思考過去與未來,因為活著而活著。餓了就哭,樂了就笑,把心裡的情感表露無遺,最自然坦率地活著。我背過唐詩,也背過孔子,牙牙學語,咬字不清,一無所知。唯獨這一句我很早就知道釋義:十五而至於學,三十而立。如今釋義慢慢成為了體會:對自己人生負責。Take full responsibility of your life 一句擲地有聲。梁啟超說過責任,在他的前提上,則我認為天下間最大要盡的責任莫過於對自己人生負責。這種負責,超越了時間空間,就如孫中山所言:“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今日負明天的責。貫穿過去現在與將來,一脈相承。刻下,我又想起了那一句:將來的你,一定會感激現在拼命的自己。

        如果伊始是絢爛,盡頭處會否也鶯飛草長?我第一次綁鞋帶是兩雙手,然後是一雙手,最後或許是別人的手。不是每一個故事都有圓滿的結局,對未來的無知恰是你拒絕長大的理由。勤奮的人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對於時間產生恐懼,既然無法抵擋,那只能把握現在了。這樣說來,把握現在實際上不是什麼正面的激勵說話,而僅僅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在結局來臨之前,起碼你能風流一時。以前蘇校長的一句:“昨日已逝,明日是迷”活好現在也便是對未來最大的餽贈。


       在此之後,將會是個很長的故事,用時間作為我的引子,待我說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