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Level 1 中文系列】中三級描寫文

題目:今天是學校旅行的日子,大家到郊外盡情遊玩,但是你今天的心情卻不愉快,無心玩樂。試以「今天是學校旅行的日子,郊外風光明媚,景致優美,我卻無心欣賞……」為開端,寫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


今天是學校旅行的日子郊外風光明媚景致優美我卻無心欣賞

「政府正擬將部分郊野公園劃為住宅用地,以提供更多住宅單位,并就此展開公眾咨詢」昨日的新聞報道使我心有戚戚然,揮之不去。足下是香港著名的郊遊徑——龍脊,東望霧霞迎浪的碧海,西望高低跌宕的山坡,我實在不敢想象,這個自然的美景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一片硬邦邦的石屎深林。作為郊遊學會的一員,我對自然有一份由衷的欣賞,一份不竭的熱愛,但眼見當下香港人口密度越來越高,自然環境往往成了發展的犧牲品。每思及此,我便不禁生憂

「大家快看看!那些霧氣真是壯觀!」允行的叫喊打斷了我的思緒,我順著他的指尖望向前方:那是霧氣形成的「浪」,從山的頂端一瀉千里。正值春夏交接的季節,天氣潮濕,越高海拔,空氣濕度越高,加上海風送爽,白茫茫的霧氣隨著風向、順山坡之勢,從高而下迅速傾瀉。風猛時猶如一陣來勢洶洶的白浪,直奔而下:風弱時猶如一陣輕紗掠過,輕掃草木。在枝葉間穿梭的白霧,引來綠樹沙沙作響的和應。行山徑上的我們都定住了眼睛、屏住了呼吸,無一不被這眼前震撼的景象所吸引,猶如置身於仙境。我望著這白霧與山坡結合的山水油畫,心中由生出一種對大自然的佩服。

中國自古一來對自然的學問都離不開對自然的敬畏。道家曾言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自然為最高尚的境界,所有發展離不開自然。毫無修飾的自然環境正正是道家所述的「自然」不可或缺的一環,足見自然在古人心目中有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但敬畏之心由何而生?或許我眼前的一切便解答了這個問題。只有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雕琢出如此的美景;只有自然的精挑細選,才能結合白霧與高山的天作之合。毫無人為的修飾,毫無科學的污染,單純潔淨的美景卻叫人陶醉不已。難道這不讓人佩服嗎?但如今卻因為土地問題要破壞自然、征服自然,抹殺這眼前的一切,豈不是太過武斷、太過可惜了!

穿過白霧的迷茫,我們走到了山脊遊憩的草地,稍事休息。雖然刻下飄來牛毛細雨,卻無阻同學們玩樂的雅興。大家都紛紛拿出相機,把眼前的自然風景定格成永恆。或在草地上你追我趕,重拾久違的童真,拋開以往沉甸甸的壓力;或在倚著欄杆,俯瞰高樓林立的城市,一解學習時的煩操。我坐在草地上,泥土的鬆軟使人疲累盡消,細雨夾雜著草腥的清新使人格外精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望著眼前的景象,人與自然的交融的畫面,忽然又想起了蘇軾的名句,天下之大樂,其實就是這種自然與人的平凡適意。如果郊野公園的淨土化為灰暗的水泥,我們又能夠到哪裡放空心靈呢

其實人與自然本就是一體,先哲常說「天人合一」,就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享受自然帶來的樂趣。金耀基先生曾經說過:「中國人對自然始於欣賞,終於相忘。」文化學者劉君燦也言「不特人與自然是相關相應的,更是血乳交融,渾然一體。」足見人的生活離不開自然環境,其為人類提供源源不絕的樂趣。我們之所以能夠忘卻時間快慢,沉醉于自然中,不單單是因為景色宜人,更因為我們與自然有一種難以言傳的締結。是故每每我們在郊野公園遊玩,都有一種心曠神怡、煩惱盡消的感覺。我嘴角不禁泛起了滿足微笑,是的,我想沒有人希望這些日漸失色的自然環境離我們而去,但人類往往迷失在破壞自然卻又擁護自然的諷刺中。

要把郊野公園發展為市區用地,是居住與環境問題的權衡。我感到悶悶不樂,是因為我是一個熱愛自然的人,對於執著發展郊野公園的方案感到不可理喻。犧牲自然,發展市鎮其實是在破壞我們與自然的關係,更可能令我們無法走出窒息的石屎森林。我不願看到生機勃勃的山水美景轉為阡陌交錯的公路;我不願看到鳥語花香的郊遊徑化為喧鬧的街道。犧牲自然應當是最後一著


微風掠過,我深深吸一口氣,涼透肺腑,擱置我的思緒盡情投入自然的懷抱里



Miss Lam: 
-內容與是否學校旅行關係不大,你需要細心研究自己是否完全扣題。
-感情表達上尚有不足,土地發展是眾所周知的現象,你“突然不開心”顯得奇怪。除非,你在文中提到對這個地方有特別的感情。例如政府要剷平飛鵝山起公屋,理性上你明白無可厚非,但感情上你會強烈不捨。這個情況的心理衝突較為合情理。但凡論及任何一個郊野公園,便有所不及。

評分:6 7 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