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為什麼要讀中國文化?


常聽人說中華上下五千年,上古祖先留下來的文化根基就造了今日的社會。可惜放在現代的中國看來,這似乎漸漸成了一個虛無的口號。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會靜下來品味中國文化的學者越來越少,加之以新高中課程取消了中國文化科,古聖人遺留下的瑰寶更無學生問津。言及中國文化,好像是什麼高深的學問,然後你一定會問:為什麼我要讀?

在我看來,讀中國文化,其中最大之目的在於覺悟,從而修心養性發現新我。華夏大地,孕育出無數哲人聖賢,并隨歷史的洪流為民族的生命注入新的啟示與氣息,然後我族之文化根底越趨敦厚精煉。無論是哲學或禮俗,裡面蘊含的歷史元素都包含著中國傳統社會的種種智慧。研讀聖賢之智,可以反觀現代之生活,尋求為人的道理。孔子受到周公的啟發建立出流傳千古的儒學;王陽明龍場悟道建構儒學心學系統。凡此種種,皆說明文化的智慧並非一部死板且單向的書籍,而是有雙向的特性。讀聖賢之說,達至神交古人,斯友於古人,然後融會貫通,令自己有所體會與反思。諸如孔孟說的君子之道,道家說的無為而治,佛家說的清淨和諧。我所指的覺悟,不是明白一個問題的解決辦法,而是一種人生的智慧,所謂“知者不惑。” 籠統地說就是自身面對一切困惑和掙扎時,能夠有足夠的慧根解決當下。

其二是解讀社會。社會百態其實早已經在傳統的哲學思想裡面有所昭示。為什麼政府要滿足國民的種種需求?孟子說過:“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為什麼某些國家要封閉資訊?老子說過:“民之難治,以其智多。”讀歷史、讀文化,最大的益處莫過於鑒古昭今。孔子熟讀史書周遊列國推崇德治的理念;毛澤東讀《資治通鑒》以鞏固政權。中國之大人,無不受教於民族之源,它實則是一個維繫民族生命的寶庫,蘊藏著古人對社會、政治、科學、禮俗、習慣等生活方方面面的驗證與實踐,以文字記下必然之理。王陽明常常問自己:如果聖人處於我現在的境況,會怎樣處理呢?其實在理解中國文化的同時,必不可以和現實世界割裂,反而要代入現實世界,以古人的智慧看今人的種種,解讀社會,才能讀通讀懂,融會貫通。

其三是學習中文。要學好中文,先要理解“文史哲”不分家。要懂得字面的功夫之餘,亦要了解歷史的源流,還有懂得點哲學,寫出來的文章才有意境、有溫度。曹雪芹說過:“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看清世界,了解人情,才能令思想得以升華,從而寫出成熟、發人深省的文字。而中國文化恰恰能夠啟發心智,令讀者思維更加廣闊,乃至於下筆如有神,語例、史例信手拈來,洋洋灑灑寫出一篇篇好文章孔子要求學生舉一反三,顏回聞一知十。讀書人誠要腹有詩書,配合敏銳的思維在生活中感受中文在文字中體會生活

中國文化卷軼浩繁,絕非一本書、一本筆記能夠容得下。你手上的這一本此筆只擷取部分重要的文化概念,為本人備班文憑試的自擬筆記,及在試后有所修訂,希望你們能夠多加研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亦鼓勵各位不要只研習筆記,有時間多在圖書館閱讀相關課題,令自己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此一筆記的完成要感謝本人高中三年的中文老師林少萍老師中六拔尖班導師袁鑑佑老師,及所有在中文學習上曾對我施予幫助的良師。在此附上張載名句以勉各師弟妹: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二零一六年五月一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